在二十年的山东男篮CBA赛事采访生涯中,我见证了篮球运动在齐鲁大地上的成长。作为一名德州夏津的本土人,我深知家乡并非篮球人才的摇篮,纪守家几乎是夏津篮球史上唯一的职业明星。然而,2025年夏天,“德BA”业余篮球联赛的火爆,让这座原本低调的鲁北城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,成为文旅现象级热点,也让我对基层体育赛事的价值有了全新认识。
德BA的火爆并非偶然。在筹备初期,它就吸引了众多篮球爱好者的关注,更有体育圈好友的积极参与。前CBA球员翟金帅、侯沛佐、宋康明的加入,为篮球基础薄弱的德州带来了专业活力,他们的精湛技艺和高强度对抗,让本地球迷近距离感受到了职业篮球的魅力。夏津也组队参赛,尽管未能突破小组赛,但全民参与的热情和家乡荣誉感的凝聚,成为了这场赛事最珍贵的收获。
比赛日,德州体育馆外人头攒动,球迷们免费领取球票,热情地为家乡队伍助威。在这里,篮球已经超越了体育竞技的范畴,变成了一场全民共享的快乐嘉年华。赛场上,草根球员们身着印有家乡名字的球衣,挥洒汗水,每一次抢断、每个进球都能引发全场欢呼;赛场边,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,德州扒鸡、乐陵金丝小枣等地方特产琳琅满目,吸引游客品尝;场馆外,文旅推介活动精彩纷呈,不少观众比赛后还会专程前往董子园、大运河博物馆等景点,深度感受德州的历史文化底蕴。德BA就像一条纽带,将体育、文化、旅游紧密串联,让体育以最生动的姿态融入城市肌理,展现出带动消费、凝聚人心、传播文化的多重价值。
来自德州12个县(市、区)的参赛队伍,是这场盛宴最鲜活的主角。球员们身份各异,有教师、工人、自由职业者,还有从外地赶回的游子。对他们而言,换上球衣的瞬间,不仅是角色的转变,更是对家乡情感的释放。在球场上,他们不为名利,只为家乡荣誉而战,每一次奋力拼搏都承载着对故土的热爱。这种纯粹的情感共鸣,让德BA从开幕之初就超越了体育活动的边界,成为一场全城参与的集体狂欢。而赛事的“燃点”,更在于它打破了体育与文旅、消费的壁垒,形成了惊人的联动效应。
一张小小的德BA票根,背后藏着整套“体育+”的创新运营逻辑。观众凭票不仅能入场观赛,还可在餐饮、住宿、旅游、购物等八大领域享受专属消费优惠。截至赛事中期,已有114家本地企业加入这场“票根经济”联动,涵盖酒店、餐厅、景区、商超等多个行业。这张票根不再只是简单的观赛凭证,更成为一张串联起城市生活的“体验券”,巧妙地将观赛需求转化为消费动力。据统计,仅预选赛阶段,“票根经济”就带动德州相关消费超千万元,实现了“一场球带火一座城”的良性循环。
其中,“票根+15元消费券”的举措看似简单,却蕴含着深刻的民生考量与经济思维。15元的消费补贴,虽金额不大,却能有效引导观众在观赛之余,走进德州的大街小巷,品尝地道美食,逛夜市,入住性价比高的本地酒店。这种“体育搭台、消费唱戏”的模式,既提升了市民的观赛体验,又为中小商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客流,让体育赛事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强劲引擎。
德BA的成功,不在于它模仿了NBA、CBA的职业赛事模式,而在于它深深扎根于德州的本土土壤,办出了独属于这座城市的特色。它将篮球赛与德州的历史文化、风土人情、产业特色深度绑定,让观众在赛场不仅能欣赏精彩的篮球对决,还能沉浸式感受“大德之州”的独特魅力。这种“体育+文旅+消费”的深度融合发展模式,正是德BA能够持续“超燃”、引发广泛共鸣的关键所在。
透过德BA的火爆,我们更能看到德州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然逻辑。2025年以来,德州体育赛事好戏连台,除了德BA,运河马拉松、全国自行车大赛等高水平赛事相继举办,体育消费市场持续升温。这一切的背后,是一套成熟完善的“德州模式”在提供坚实支撑,也是当地政府持续推动“特色体育名城”建设的成果体现。
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。2025年,德州体育消费总规模突破108.94亿元,人均体育消费支出达1967.83元,消费占比位居山东省第三。这组亮眼数据的背后,是政策、设施、产业三大层面的协同发力。
在政策层面,德州出台《推进特色体育名城建设“十项重点任务”》等一系列文件,明确将发展赛事经济、激发消费潜能作为核心目标,为体育产业发展划定清晰路径。正如德州市体育局副局长常健勇所说:“领导重视、顶层设计、政策到位、精心服务,这四大要素确保了德州体育事业能够健康、持续发展。”从赛事审批到资金扶持,从宣传推广到安全保障,完善的政策体系为各类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设施层面,德州已建成体育场地23649个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.18平方米,实现“15分钟健身圈”全覆盖。如今,在德州的公园、社区、广场,智能健身驿站、智慧步道、百姓健身房等新型体育设施随处可见,运动正逐渐成为市民的日常习惯。在乐陵市玉心湖公园,市民李勇的健身体验颇具代表性:“健身器材上的二维码特别实用,扫码就能查询运动量、运动强度、热量消耗,还能获得专业的健身指导,感觉就像有了私人教练。”这种智能化、便民化的健身场景,正在德州的各个角落遍地开花,为群众体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产业层面,德州不断强化引导,拉伸体育产业链条,推动体育效应从赛场向经济领域辐射。目前,乐陵、宁津、庆云三大体育装备制造基地已初具规模,泰山体育、迈宝赫等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升级,全市体育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,总产出突破400亿元。泰山体育(国际)产业园、庆云智慧体育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正在加速建设,成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。在山东迈宝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的直播间里,一款限量版健身器械套装一经推出,5天内销售额就突破1亿元,月销量高达25000台套,展现出德州体育产业强劲的市场活力。雄厚的产业基础,为体育消费市场的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德BA带来的思考,早已超越了赛事本身。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,群众体育不仅是提升全民身体素质的健身方式,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“新增量”、传播地域文化的“活载体”、促进社会治理的“强纽带”。它也启示我们,一座城市的活力,并非仅仅取决于高楼大厦的高度、城市道路的宽度,更在于市民是否对这座城市有归属感,是否有愿意为之欢呼、为之奋斗的热爱与信仰。
德BA的“超燃”,归根结底是人的燃、城的燃、时代的燃。它没有职业联赛的巨星云集,没有国际赛事的高额奖金,却有着最真实的汗水、最朴素的愿望、最热烈的掌声。它是德州献给每一位普通人的体育盛宴,是这座城市与市民之间最真挚的情感对话,更是一封写给未来的城市情书。
或许有一天,德BA的赛事会落幕,但它点燃的体育热情、激发的消费活力、凝聚的文化自信,将如同奔流不息的大运河水,持续涌动在德州的城市血脉中,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成长与蜕变。德BA,早已不止于篮球 —— 它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,一场全民共享的盛大聚会,更是一次城市与人双向奔赴的温暖旅程。而这份双向奔赴,必将为德州的未来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